多年来,南通律师行业中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律师们,始终立足法律视角,聚焦民生关切,围绕地方经济提质、社会治理优化、文化繁荣兴盛等领域,建真言、献实策,展现了律师代表、律师委员的责任担当与时代风采。
为呈现南通律师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积极作为与贡献,记录他们履职建言的点滴历程,南通市律师协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宣传与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即日起联合推出“南通参政议政律师风采”系列专栏,向社会传递南通律师的专业声音与法治力量。
刘娟,江苏东晋律师事务所律师,启东市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南通市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南通市律师协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她曾获评2021年度第十五届南通市最美人大代表、2022年度南通市人大代表履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娟的独特魅力,在于她精通两种“语言”:一种是严谨的法言法语,另一种是鲜活的民情民意。而她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在两者之间实现精准、顺畅、有温度的双向转换。
除了在会议室的建言,刘娟的“翻译”工作更多是在田间地头、社区网格中完成的。
在启东市南郊村的一场普法讲座上,刘娟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几个生动的身边案例,将《未成年人保护法》讲得引人入胜。台下,一位老人感慨:“原来法律是这么回事,是为了护着咱们的孩子啊!” 这一刻,刘娟完成了一次精彩的“翻译”。她的“翻译”,让法律拥有了可感的温度。通过“娟姐说法”和数十次“代表进网格”活动,刘娟持续地将法典中的条文,转化为守护日常生活的规则。她把复杂的合同风险“翻译”成企业家能理解的警示,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盾牌“翻译”成孩子们能记住的自我保护口诀。她的“译文”,让法治从文本走向生活,从抽象走向具体。
她的“翻译”,让民意凝聚为变革的力量。刘娟更擅长反向“翻译”。她将小区电梯安全问题“翻译”成加强维护管理的监管建议;将家长的教育焦虑“翻译”成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制的政策提案。作为律协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她系统化地梳理、提炼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使其成为推动制度完善的精准建言。她提交的关于规范法律咨询服务公司的建议,因其扎实的“翻译”功底,已被列为重点督办案。
她的“翻译”,参与塑造着城市的法治品格。在更高层面,她参与10余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是将专业共识“翻译”为法律语言的关键一环。从推动“拒执罪”落地到参与破产审判调研,她的工作始终聚焦于让公平正义能以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她不仅传递声音,更参与构建机制。
一位优秀的翻译家,追求的是“信、达、雅”。刘娟的履职亦然:忠于法律的精髓(信),畅通民意的表达(达),最终达成法治与善治的优雅融合(雅)。她以专业为笔,以民心为基,在南通大地上持续谱写着充满温度的法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