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南京财经大学召开。本次年会聚焦民法典人格权编法律问题,来自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观点。年会对获奖论文进行表彰,北京大成(南通)所李筠辉律师所撰写的《略式程序在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中的适用研究》一文被评为江苏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一等奖。
自2021年《民法典》实施以来,第997条创设了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赋予了当事人向法院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的权利。不同于“行为保全”和“先予执行”,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是程序自洽性与救济即时性相统一的特殊制度。李筠辉律师与团队就该话题进行充分调研、分析,总结在简化审理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证据核验机制,将略式审查与后置性救济相结合,赋予当事人复议权,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保障效率与正义的辩证统一。
李筠辉从“问题提出”、“适用现状”、“现行理论”、“规则构建”、“完善路径”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他表示,人格权侵害禁令作为《民法典》赋予的防御性请求权,其生命力在于程序的精密设计。将其定位为以略式程序为基底、强化程序保障的独立救济程序,通过“三阶审查模型”实现程序自洽,借助“动态系统论”平衡多元价值,并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执行效能。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唯有构建“预防——救济——执行”三位一体的程序体系,方能使第997条从“纸面规则”转化为“人格尊严的实质盾牌”。
与谈人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勇,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高猛,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也龙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眭鸿明进行了总结。
市律协长期以培育律师专业能力、赋能行业学术研究为核心,搭平台、组活动,引导律师从实践中总结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未来,市律协将持续完善培训、搭建协作桥梁,带领律师守专业严谨、拓创新路径,以优质服务助法治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