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江苏联盛(南通)律师事务所袁松建律师作为司法部“1+1”中国法律援助行动志愿者,启程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2025年1月中旬,经过两天一夜的辗转、颠簸,袁松建律师回到南通短暂与家人度过春节后,将再次返程回到道孚继续他的法律援助之行。
时隔四个月,再次见到袁松建律师,他的皮肤比出发前明显晒黑了,刻上了一些“高原的印迹”。袁松建律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地在距离南通2500余公里道孚县。道孚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并不能像平原城市一样发展工商业,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农牧业为主。道孚县亦属藏区,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在这里汇织融合。
在谈到道孚县的法律行业现状时,袁松建律师表示,当地的律师数量非常有限。在他到道孚县开展法律援助之前,有四川两家律所在当地开设律师站以处理法律援助案件,自从他去了之后,法律援助案件便有了统一渠道、专人处理。可以说,袁松建律师是当地司法局正式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之后的首位法律援助律师,意义颇深。到岗伊始,袁松建律师便无缝进入了工作状态,工作量不可谓不繁重。四个月以来,袁松建律师已经进行集中法治宣传4次,法律咨询值班接待169人次,代理民事诉讼66件、刑事诉讼7件,成功调解案件1起……
年底前,农民工维权案件较为集中,工程建设引发的农民工讨薪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方便农民工,免去他们舟车奔波、劳神费力,袁松建律师和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驱车数个小时,主动前往道孚县下辖的各个乡镇进行服务对接,将各村的农民工集中到所属乡镇,统一进行法律咨询、集中签订法律文书。
在道孚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袁松建律师遇到最大的困难不是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而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工作不便。普通话、四川方言、藏语在道孚都有适用人群,而藏语本身还会因藏区和牧区之分而有所区别。案件的开庭审理经常会遇到各方语言不通、无法顺利交流的问题,需要借助翻译来完成,这也给他的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一直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对照翻译”,他介绍说,“有些案件中,由于翻译不够精准,会存在真实意思被曲解的情况,我自己多学一点,案件的办理就更加高效一点。”
道孚之简 苦中作乐
袁松建律师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而道孚当地的饮食住宿、天气气候与南通截然不同。道孚平均海拔达到三四千米,对初到道孚的平原地区人群来说,引发的高原反应也非常剧烈。除此以外,当地的宿舍暂时没有配备空调,做饭也全部需要自己完成,这给本就忙碌的法律援助工作更加增添了一丝不易。面对这些,袁松建律师从容淡定地说,“虽然生活条件比较简陋,每天的工作强度也非常大,相比于南通肯定是艰苦一些,但是道孚的生活更简单、朴实,人与人之间仿佛回归到最纯粹的交往状态,生活一下子变得简单了,闲暇周末我也会选择去爬爬山,锻炼锻炼身体。”他对道孚县艰苦又“简单”的生活描述,仿佛道孚就像他的第二故乡,2500公里以外的法律援助之地也如天涯比邻。
道孚之情 初心不忘
问起袁松建律师参与本次法律援助志愿行动的原因,他说,“我本身就是艰苦时代过来的,我的内心还有一些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情怀在影响着我,这可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特色。如果有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机会,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他继续到,“本次援助行动,是国家层面上实施的,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法治帮扶的一种具体措施。我们法律援助律师通过一桩桩咨询、一个个案件,将法治理念带入更广阔的基层,也是对法治建设作出一点点贡献。”
律师以法律的名义走在诠释公平和正义的道路上,这条路只有起点,难言终止。而法律援助工作,又是其中最脱离荣华、最默默无闻,但却同等地、甚至更加深刻地捍卫着公平与正义,这条路因为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加入而更加广阔,一位又一位“袁律师”的出现,微光终将引亮炬火。